“到企业去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自己的科研成果应当不仅仅包括学术论文和专利成果,更应当服务企业、地方和社会,并为他们带来价值。”日前,在浙江绍兴新昌县举办的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现场会上,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吴震宇派驻越剑机械纺织装备研究院慷慨激昂地说。像吴震宇一样,浙江省内高校共有106名青年科技人员前往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工作。
业界公认,设立企业研究院或中央研究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也是反映企业研发规模的一种象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微软等一批跨国公司在中国相继设立了600余家企业研究院或研发中心;国内青岛海尔、江苏春兰、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也相继设立了企业研究院或中央研究院。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认为,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加强了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技术协同创新,目前在浙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毛光烈认为,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还需高校的大力支持,他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浙江理工大学为之出台了三项政策,为派出团队建立“4+3”的工作机制,对派出人员在校上课的课程尽量集中安排1-2天;在职称评审中专设社会服务型类;企业牵头、派出人员承担、学校为第二承担单位的纵向项目课题,提高绩效考评占比。
毛光烈表示,在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中,“有的企业是热热闹闹走过场。”毛光烈强调,“应杜绝搞忽悠,要真抓实干。”
“清华大学某研究院理事长私下跟我说,清华大学名气太大,各省的书记、省长都让到他们那里去,与清华大学在全国搞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合同,但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为地方做强企业,做长产业链的有几个?”毛光烈满怀担忧地说。
毛光烈坚定表示,浙江省要严格杜绝这些热热闹闹搞场面的形式主义。
为此,他建议,浙江省要重视产学研用的合作方式创新,博士生团队进企业研究院,每人每年要补助5万以上,硕士生团队补助3万以上。他们一周可以到企业研究院工作4天,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工作时间可以少一点,以武汉的纺织企业为例,导师每年到企业研究院工作90天,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中。
“我希望可以拉十万研究生,包括浙江的所有大学、上海的大学,周边其他专业对口的大学。其他省没有这样干的,浙江省要抓紧这么干,研究生就来了,再加上海外工程师的引进,浙江的人才团队就建立起来了。”毛光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