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2018北京大学民商法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新祥旭吴老师 / 2017-06-03

 2018北京大学民商法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我有了北大的学号的时候,新的一轮考研角逐大概开始了吧。可能由于我比较调皮,总有些人问我考研的经验。经验?我不是高手,可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就说说我的经历吧。或许,平凡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天才的经历,更具有普适性。因此,后来的研友们或许能从我的经历里得到些什么吧。实在得不到什么,就从我这么借借考试的运气也不错哦,我总认为,今年考北大运气不错!

  一、背景、抉择

  中南政法年毕业后,从事法律教学工作三年余,主要讲授商法(4学期)、国际私法(4学期)、民法总论(1学期)等法学课程。参加了一次律师资格考试,一次司法考试。15年考复旦民商法,差了三分,很生气,跟家人商量:下个学期不工作了,辞职考北大。爸妈虽有保留,倒也支持我的想法。

  16年7月22日,跟许多外地学子一样,只身来到北京这个陌生的城市,参加新祥旭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辅导班。一个来月的辅导,更是坚定了我辞职的决心和考北大的信心。

  16年9月份回原工作单位,想与原单位商量“能不能请假半年”,我这个天真想法显然行不通。只好辞职,也终于辞职了,人生算是更加完整了。收拾了行李,再次上北京,到北大南门跟另外一个考北大经济学的兄弟合租了一间房子,考北大的征程正式开始了。

  很多人问我,考北大法学院要不要上辅导班?上的话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是超出我的判断能力的。就谈谈我自己对辅导班的理解吧:收集了信息、收起了心思、加强了决心。收集信息不难理解。收起心思是什么意思?工作过的研友大概都会知道,工作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边工作边考研,真的很累,不仅时间充分与否是个问题,心思充分与否也是一个问题。虽则复旦失败后就有考北大的想法,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的心思仍然用不到学习上来。但经过辅导班的学习,跟好多研友在一起听了个把月的课,受到广大研友浓浓的学习气氛的影响,就淘掉了其它的许多杂念,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来了。加强了决心也不难理解。对于我这个非北大本科的学生来说,从来没有来过北京,对北大有点陌生,觉得北大很神圣,考北大的大概都跟孙悟空似的神通广大吧?是不是都有三头六臂呢?后来,因为新祥旭考研辅导班,走近了北大,走近了北大的老师,走近了考北大的研友,呵呵,大家都是一样的啊,没有谁有三头六臂呢。就这样,多了份平常心,增添了信心,就加强我的决心了。


  以上所言,大概就是我上辅导班的所获了。话题扯远了,谈谈我的复习策略吧。

  二、复习

  (一)复习时间安排

  我这个人啊,向来很懒,早上8点起床,9点以前去三教读书,12点准时吃饭,中午回去睡觉,下午3、4点出来学习或者锻炼身体,晚上7点到10点一般会学习。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学习的时间一般在6到8小时。这一天的时间怎么分配?一般是专业课看书用3到4小时,英语政治各1到2个小时。人工作以后,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复习期间,几个朋友有事请帮忙,又浪费了我不少时间。所以,总的说来,自04年9月到05年考试,大概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在110天左右。我这样交待清楚,大概是想让广大研友心里有个底。考研期间,有好多研友每天一读起书来就是10个小时以上,晚上还要去北大南门的城隍庙小吃店去加班加点。我总觉得没有多大必要,除非你正在工作,白天时间真的是不够用。

  (二)教材用书准备

  北大法学院硕士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但复习总该有本书。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过是每个部门法准备了一本书。如下:

  《法理》,周旺生,人民法院出版社,大蓝皮。

  《宪法》,周叶中,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行政法》,姜明安,高教出版社,自考教材。

  《刑法》,双杨,北大出版社,21世纪系列教材。

  《刑诉》,汪建成,北大出版社,21世纪教材。

  《民法》,魏振瀛,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民诉》,潘剑锋,北大出版社,21世纪教材。

  《经济法》,杨紫烜,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公司法》,甘培忠,北大出版社,21世纪系列教材。

  《国经》,邵景春,人民法院出版社,大蓝皮。

  《国公》,白桂梅,人大出版社,网络教育系列。


  其实,考北大法学院,挑什么样的教材,大概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只要内容不至于太旧、观点不至于太离谱、知识不至于太浅就行吧(我的理解)。北大对考生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把教材背熟,而是要求把各个部门法学的内容背熟,理解透彻。尽管这个要求往往过高了,比如,我对刑法的很多精要之处,就非常不懂,虽然我把这些部分的内容背得烂熟。

  (三)公共课程的复习

  我的政治向来很差,所以,这次考研,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就比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多。这次复习政治的方法很是不当,前期看书太慢,第一轮复习看书,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注释:我所说的一个月,不是说这一个月尽看政治,还有其他专业课呢,真实的意思是:按照我上面所说的每天时间安排,延续了一个多月。下同)。过后,又什么都忘记了。很伤心!临考前,政治书总共才看了四遍。第四遍那是疯狂的翻书,几乎算不上看书了。比起很多狂人看了10几遍,连标点符号都能背下来,很是汗颜!

  这四遍政治书看下来的结果是,政治书(红宝书)的总目录,分目录,子目录,基本上背下来了。哪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或者某个内容在哪一章哪一节哪一点基本上清楚了。另外有若干熟悉的重点章节部分,其具体内容,基本上达到了熟背的程度。

  从小害怕政治,觉得这样看书不行,干脆去上“**政治冲刺班和押题班”。当然没有押中什么题目,不过,上了这两个班,时事政治部分还是提高了不少。

  政治考试的结果是,不到80分。真有点想去跳未名湖,并发誓以后坚决不搞政治,太没有政治头脑了。因为我的一个同考的兄弟,那本红宝书他只翻了一遍,做了做题,其分数就超过了85!FT!

  比起政治来,英语复习花的时间就更少一些。只把单词背了个熟悉,把朱泰琪的那本书翻来覆去看了看,把历年的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在考前10来天,发现别人都在做模拟试题,很是觉得心虚,就买了本人大的模拟试题,共五套,只做了三套,觉得有点难,坚决放下,以免影响我的情绪,打击我的自信心。

  英语复习太过潦草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所以,我的英语不到70分,也是活该。

  (四)专业课的复习

  大概大多数考北大法学院的研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个书怎么就看不完似的呢?是的,我也一样。

  上新祥旭辅导班的时候,民诉老师介绍经验说:读书的时候,要列“干条”(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就是把知识要点列在笔记本上,几遍复习下来以后,如果你对书本熟悉到只看“干条”就能回忆起书本的内容时,你大概离成功就不远了。一开始,我也试着这样做,把要点列在笔记本上。这样,我花了半个月才把民诉法看完了一遍,花了1周多才看完国际公法。想想,太慢了!决定改变方法,不再列“干条”了,直接在书上划(据说,不划书效率更高,可惜我没敢试)。从这个事例得知:个人的学习方法大概是不同的。别人有效的,未必你也有效。

  就这样,我把书一本本看了下去。到第一轮专业课复习完毕,好像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时发现,前面看的书,早就忘记了,有点恐慌,第二轮就学乖了,加快了速度,一般就三天看完一本(大概10小时左右吧),第二轮复习,用了一个月左右。这时,离考试仅有半个月的样子了。第三轮接着上。这一轮就更快了,一般一天一本书(三四个小时的样子)。这第三轮,就像看电影一般,一页页地翻书,像填鸭似的把东西拼命往大脑里灌,也不管是否消化了。哎,就算留个映像吧。最后一轮下来,离考试也不到两天了。

  这三轮复习过后,我对大多数教材掌握的程度是:熟知。也就是说,翻看教材,一看标题,就知道这个标题下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当然,如我上面所说,北大对专业课的考查,绝非背一两本书能解决问题的。很多知识是在教材之间或者在教材之外的。
  考北大的很多研友熟背了教材,却通不过专业课的考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大概最有可能的是运气不够吧,也许是法学知识面过窄,或者是法学理论功底太浅吧。

  例如,很多初次考研的应届毕业生总是说,经过这次考研,自己的法学知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经过考研的专业课复习,对法学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这种“更加深入的认识”当然不是指背了好多书,而是指对若干法学范畴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思维更加开阔了。我也一样,但不能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考北大法学院之前,整个法学理论在我的头脑中基本上就已经形成到我现在这个水平了(当然是低水平)。我这三轮复习的作用,其实主要是知识性的,记忆性的,好久没有这样大刀阔斧的记东西了(因此,考北大的应试复习,真有点对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这句话)。另外在若干部分,也有理论水平的提高,例如公私法的划分、法治这个概念所涉各范畴、法律文化的含义等等。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各位研友的情况不同,采取的复习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别: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部门法理论有很深的研究了,就应该主要巩固记忆性的东西,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部门法教材很熟悉,但仍然回答不好问题,这恐怕是理论深度不够,这时就要多看理论性的文章,补充理论养分。因此,大多数熟读教材却通不过专业课考查的研友,就应该先把教材放一边,去好好读读更深的理论文章。


 (五)专业课的复习策略

  除了我上面讲的,各位研友要根据自己理论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待教材的策略外,下面我再讲几点重要的策略。

  第一,看书要注意顺序。我推荐的顺序是:法理、宪法、行政法、刑诉、民诉、刑法、民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法理也可以最后看。这个顺序是:理论/公法/私法/国际法。为什么要有顺序?理由是部门法之间是有亲疏远近的关系的。法学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架构,也是有结构的。如果看书不遵循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的瞎看,就会内在地破坏读者对法学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的把握,不能形成比较正确的法学全局观。而这种法学全局观对法学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第二,看书不能太慢,要快!原因如下:

  首先,看书太慢会有挫折感。看北大法学院的考研书是一个非常累人的活。十几本书,要翻来覆去的看。往往看到后面几本忘记了前面几本,看到前面的就忘记了后面的。看到中间,两头都忘记了。看来看去总有看不完的书,这时,越慢的人,面对象座小山似的专业书,就越有挫折感。这个挫折感,对考研复习来讲,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次,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学习的知识,间隔的时间越长,遗忘就越快。有的人生怕看书太快漏掉了知识点似的,硬是想一次把所有的知识给吃进大脑。殊不知,这样会牺牲速度,在既定的时间内,太慢的速度,就意味着你复习的次数更少。到头来,可能你真正记住东西,比看的快的人还要少。

  最后,往往看书慢的人,其法学知识的体系性比较差,宏观思维能力比较差。一天读一本书,可以把前后看的知识连贯起来思考,甚至可以把前几本书的内容跟眼前习得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因为前两三天读过的书,大部分知识还装在脑袋里面呢。这样就更容易形成系统的法学知识体系,并养成一个“思前顾后”的宏观的思维习惯。十天读一本书,等读到最后几章的时候,恐怕,这个读者连这本书前面几章讲的是什么内容都给忘记了。更妄论前几本书了!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记住的是割裂了联系的“知识补丁”,思维起来,就可能少了份深度和广度了。

  第三,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或者押题小组)。

  复习完第一遍以后,我总觉得心里没有底。后来去听了一个讲座,受到了赌徒心理的影响。就决定成立一个押题小组(美其名为“考研命题研究组”,模仿市面流行的考研资料署名方式)。这个小组由我、上面那位法大的MM和山大法学院的一个兄弟组成。我设计押题规则,记得我当时写了大概四千字左右的建议书,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我对法学知识、考试理论和北大考试特点等的分析理解。下部分是具体的押题规则(题量、要求、说明等)。可惜,这份建议书在我考后就扔掉了。后来,由于那个MM看书太慢,跟不上我们的速度,她实际上就退出了押题小组的活动。考试前,我和山大的兄弟终于按照设想完成了任务。这位山大的兄弟初试过了线,复试被刷掉了。有点可惜。

  或许,有人会嘲笑我们的荒谬,其实不然,组建这种性质的小组,对考北大有一定的作用:

  其一,可形成一个竞争风气。而且可以知道别人的状况,心里比较知底。

  其二,我组建的这个小组,其成员背景不同:不同的学校背景,不同的职业(老师、律师、学生),因此,其视角就会不同。这种多样性的视角,可以弥补一个人智识的不足。实际上,山大兄弟的押题,就因其独特的视角,为我贡献了10分左右(即我在复习时忽略了的一个知识点)。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押题活动,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是为了应试而读书,可不是纯粹为了学知识而读书。这种提醒,使自己保持一种“功利”状态——用应试的眼光来审视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其实某些东西是不太可能在北大考试里考的。而且,这种押题活动,让你以“出题者”的身份来对待教材和知识体系,这种换位思考,更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谢谢和我一起奋战的同学,也谢谢新祥旭的老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希望大家能考研成功

咨询考研辅导请联系吴老师
微信:13366797044
电话:13366797044
 Q Q:1798170045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