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词
1、六艺
2、三表法
3、齐物论
4、一心开二门
5、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二、翻译评析与比较:先依次翻译经文和注文,评析注文的主要观点,再比较两者的观点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刑呙:此章记孔子感叹时事既往,不可追复也。逝,往也。夫子因在川水之上,见川水之流迅速,且不可追复,故感之而兴叹,言凡时事往者,如此川之流夫,不以昼夜而有舍止也。
朱熹:“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己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日“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河上公:(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柔弱者,道之所常用也,故能长久也。)(万物皆从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天地神明,娟飞蠕动,皆从道生,道无形,故言生於无也。此言本胜於华,弱胜於强,谦虚胜於盈满。)
王弼: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动”也。柔弱同通,不可穷极。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三、论述题
王阳明的思想与陆象山相似,在与朱子的隔空对话中进步,结合王阳明的思想发展历程,探讨朱子学说与王阳明学说的同异
新祥旭—中山大学考研保研申博辅导班著名品牌!
手机/微信:13341004451(新祥旭岑老师)
微信号:xxxedu666
咨询QQ:3390451633(空间相册可看机构环境及学员上课照片)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1座16层1604室(新祥旭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