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旷老师 联系电话:15207118249
形式稳定,重视基础
今年学硕专业课两套试卷的题目形式依然保持稳定:新闻传播史论为六道名词解释,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各两道;简答题、论述题各三道,每个科目分别有一道。新闻传播实务有五道名词解释、三道简答、一道消息写作以及一道案例分析,分别考察了新闻评论、消息、媒管的相关知识。
近十年来,学硕专业课题目的考查形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可把握程度相对较高,但是也容易造成同学们在心理上的懈怠,比如对于其他的题型一概不了解,或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就应该只考察这些题型,这样的心态可能会造成遇到陌生题目时心理上的崩溃。不仅是形式,考察内容的逻辑上同样延续了一贯的稳定性,史论卷中六道名词解释除了传播学中的“基模”一词可能会被考生忽略以外,其他的名词均为科目中的主流及常考词汇,只要是认真复习了,相信不会感到陌生。史论中三道简答题都是书中的整块知识点,如果复习过程中有研究过历年的真题就理应知道,书中哪些内容是有可能出简答题的,其中的条目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复习得法和扎实的同学是不应该不了解这几道题的相关知识点。至于三道论述题,没有名解和简答如此简单,但是相关的知识点也同样是热门和主流的内容,个人觉得想忽略掉都没那么容易。
以上的命题特点提醒了20年报考学硕的同学,要依然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尤其是重点章节和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熟记于心。基础把握好,一门专业课的分数不会低于100分。但是也要注意上文提到的问题,在初期复习的时候,不要被历年真题限制了思维,从而忽略了很多内容,在目前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应该做全面而细致的复习,否则有一些细节或者大家自以为冷门的内容,可能自始至终都不会被注意到,这对于想取得高分是非常不利的。
独立考察前沿内容不多,但以其为背景成为常态
很多机构、很多人会告诉考生,湖南大学不重视热点,所以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上即可,这完全是一种误导。因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基础和热点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将重视基础解读为不重视热点是及其不负责任。就专业课题目来说,对于前沿内容的独立考察确实不多,今年的实务卷名词解释“临场式新闻”可算作其一,大部分题目涉及的内容版块来源于课本中的基础部分,然而题目的背景和角度,却是和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例如史论卷论述题第一题,虽然新闻舆论、传播主导权这些内容课本上都有涉及,但是题目要求结合媒介融合的背景,所以忽略关注研究热点的同学又怎能根据题干背景作出有见地和贴切的回答呢?第二题中的“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但是题目谈到了“把关人”理论当今的发展,并且还要结合自媒体的整顿这一事件来谈,这样的题目仅仅依靠书中的内容是无法完整作答的,必须对于课本外的知识有所积累。
很多同学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基础和热点并不矛盾,就像第一部分谈到重点内容和其他内容也不矛盾,只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出快、效率高的板块(即基础和常考章节),其他部分可以集中处理或者投入部分精力(热点完全可以在年底集中总结)即可。还有就是关注时事新闻本身就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新传专业的考生都不关注新闻,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高分不易,踏实、谦逊、交流、技巧缺一不可
最后一部分是由考题发散出来的内容,希望同学可以从命题的特点中找到一些对复习有所裨益的方法。首先是湖大对于基础内容的重视要求考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参考书、扎实复习。新传专业很多同学都是跨考,在备考初期,尤其是寒假及三四月的阶段会接触到非常多的信息和资源,早期的迷茫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考研是一场长期战役,打胜仗就要有自己的作战方法并不断调整战术,所以要不断地摸索学习方法,同时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先把参考书看完。在基础部分还没有踏实学习的时候,就不要谈如何将其系统化,更不要谈如何灵活应用甚至答题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很多疑问在复习过程中都会慢慢消失,所以一直纠结还不如先做好眼前事。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每隔一段时间要反思一下得失和进度,及时调整复习安排。备考周期很长,十几二十天就会适应当前的复习状态,陷入目前一切照常进行的假象,如果不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及时反思,有可能就会长期保持早已出现问题的复习状态,等到出现了问题时就会慌乱甚至已经来不及。此外,学习是越学越深的,甚至越学越觉得之前的一些认知是错的,相信经过初中、高中的洗礼大家都能感受得到,所以不要自大觉得那一部分知识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要不断深入学习,并把知识都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一个终身的工作,但对于考研来说,对知识的探询也不应停滞,不过这不代表要钻牛角尖,还是我上面提到的投出产出比的问题。
再次,考研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战役,所以信息本来就是决定成败的一个要素。通俗一点,一位同学因为了解到一些他人没有了解的信息而取得了一些优势,这就不算是不公平,因为这是他人缺乏搜集信息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切忌闭门造车,考研不像高考,其实更接近于社会的规则,刻苦努力不出效果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因为大家的目标就是考上这么简单。所以,要及时关注和考研相关的信息,和研友、学长学姐交流沟通,因为考生尤其是跨考的同学,其实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度和水平并没有清晰的认知,这时就应该大胆地寻求帮助。我在十月份看到一些学弟学妹的作业,其中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问题,但是询问他们之后,他们会表示之前没人告诉过他们应该怎样。可是我觉得这样的状况应该自己负责任,考研不比高考,没有人有义务要主动告诉你该怎么样,所以自己因为过于闭塞而出现偏差,不要怪没有人告诉你,只能怪自己。
最后,考研毕竟是一场选拔性考试,还是有一定套路和技巧的,应试和做学术还是不一样,上面提到的投出产出比的问题大家要重视。例如实务部分,一部分同学会特别纠结,其实实务掌握一定的技巧提分是非常快的,所以投入过多的时间就不划算,想做记者完全可以考上之后再钻研。另外,高分答案的逻辑、架构都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大家也要自己多琢磨、多思考。